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前沿 >> 正文

德育视野下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日期:2022-11-25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摘 要:德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追求,在该理念的基本要求下,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也应做出改变,措施之一是构建对应的服务体系。基于此,文章以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的不足作为切入点,简述问题所在,再以此为基础,重点论述德育视野下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体系构建的意义和方式,并对其未来发展给予展望,以期通过分析明晰问题、完善理论,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服务平台;基层党组织


前言

高校是培育人才的核心载体之一,而高校人才的精华部分则是学生党员,为求进一步扩大党组织影响力、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时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十九大精神,使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化现有的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体系十分必要。总体来看,在德育视野下,高校党员志愿者服务与此前服务工作存在一定关联性,改变现有不足是提升相关工作质量的基础,加以分析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的不足

(一)缺乏行之有效的服务体系

各类工作的开展均对体系有一定的要求,高校学生党员数目多且较为分散,以德育为基础、学生党员为主体进行志愿者服务,对体系的要求相对而言更高,而目前各地高校普遍缺乏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体系,对实际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明显的不利影响。调查表明,由于学生党组织负责人缺乏经验,学校党组织工作压力较大,志愿者服务的质量难以保证,这体现了服务体系缺乏的不利影响。

(二)实践服务总体不足

志愿者服务的对象是存在需求的弱势群体以及普通民众,在同次调查中,研究人员了解到部分高校虽然号召学生党员广泛参与志愿者服务,且进行准备、组织施行,但各项服务的时间、项目类别均明显不足。时间上看,部分高校每个时期一般组织一次志愿者服务,时间不超过2天,类别上看,依然集中于儿童福利院、敬老院送温暖等传统服务项目,缺乏变化和有效性。

(三)缺乏有效的服务平台

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服务平台的缺乏是导致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前河北某大学学生党支部负责人曾组织人员参加生产劳动实践,尝试降低环卫工人压力,在获取环卫部门允许的情况下,遭遇城市行政执法部门人员质疑,导致服务迟迟难以开展,这一事例集中体现了服务平台缺失的问题。

(四)教育意义相对缺失

高校学生党员进行志愿者服务,目的之一是强化对年轻学生党员的教育作用,然而目前来看,由于种种原因,志愿者服务开展情况并不完全理想,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作用也难以保证。比如活动组织,在缺乏沟通平台的情况下,学生党员很难自发进行志愿者服务,大部分工作需要校方出面负责,这使学生党员失去培育自身组织能力的机会,降低了志愿者服务的教育意义。

二、德育视野下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体系构建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党员的认识和觉悟

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全面提升被教育人员的综合素质,其中道德素质被看作是五项核心素质之首,在德育视野下,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构建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党员的认识和觉悟。通过志愿者服务体系,学生党员可以更深入的参与各类活动,理解当前时代民众需求,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类号召,将自身认识和觉悟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更好的发挥自身

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二)进一步扩大高校党组织影响力

党组织在思想上、组织上、宣传上具有突出优势,合理加以运用,可以进一步发挥这些优势,更好的为民众服务。目前来看,自 20 世纪后期以来,我国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通过构建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体系,党组织在各方面的作用得到发挥和增强,民众可以在生活中实际了解党的优势和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理念,高校党组织的影响力也得以扩大。本质上看,这一优势也是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体系的长期作用之一。

(三)为基层党组织完善提供参考

我国存在大量的基层党组织,除了高校学生党组织外,国有企业、中级学校甚至社区、街道均要通过党组织进行思想教育、宣传工作,基层党组织也是保证我国社会有序发展的重要部门。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十九大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需要来自基层党组织的支持。学生志愿者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可以直接为其他基层党组织提供参考,各类经验得到汇总后,也可以集中加以推广,全面提升我国各类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工作的水平。

三、德育视野下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体系构建的方式

(一)明确负责人

我国社会发展推动了高校发展建设,高校工作又离不开党组织的指导,这导致部分高校党组织负责人工作压力较大,无暇投入足够精力组织各类党团活动,也无法有效帮助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构建服务体系,影响了具体工作的开展。后续工作中,应首先选定负责人,明确其职责权限,以此推动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体系的建设。负责人选定的基本原则为,人员必须具备坚定的党性、过硬的理论水平、突出的实践能力以及足够的工作精力,校方可以将人员选拔的权力授予广大党员,包括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在内,所有人都具备参选资格,确立2个月或者3个月的考察期,选拔5位以上20位以下的候选人,结合候选人的工作履历以及工作计划等,确定最终负责人。负责人得到确定后,考虑到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的复杂性,还应为负责人配属3名以上的副手,共同负责统筹和具体工作。

(二)增加志愿者服务的时间和内容

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是对原有体系和工作的否定,而是强化,这要求相关人员首先充分认识到原有体系的不足,优化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体系。结合此前的调查,可以发现志愿者服务时间较少、内容僵化是旧体系主要问题,优化也应在此基础上具体展开。

时间方面,应在原有体系基础上适量增加,就普通高校而言,学生党员的学习负担相对来说并不重,调查表明,学生党员每天有超过 70%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其中约57%是在公寓中度过的,这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党员时间充裕,可以进行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校方应广泛了解社会情况,针对需要服务的地点和工作进行总结,考量所需志愿者数量,之后将该情况在学院网站等处予以公布,号召学生党员自愿报名(也可以允许普通学生参加),根据报名结果安排志愿者服务,要求每个学期每名学生党员至少进行40小时志愿者服务(特殊情况除外),对于不满足时间要求的党员给予党内警告或者除名等处分。

内容方面,也应该改变传统志愿者服务的僵化局面,增加新的服务类别,比如在交通压力较大的地点负责交通协管工作。学校可以首先与交通管理部门进行沟通,获取交通管理相关知识材料,并广泛印发给学生党员,使学生党员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当学生党员水平达到协管交通的标准要求后,校方再与交通管理部门沟通,安排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使交通管理工作能够更加全面有效的开展。

(三)构建更多的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的构建可以提升沟通效率,也可以提升学生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体系构建的价值,推动更多服务活动的开展。具体而言,服务平台构建的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吸收学习各地先进经验,构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服务平台,二是广泛进行沟通,构建学校之间的交流平台。

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是服务平台建立的基础,现有的高效服务体系往往针对一些固定的组织、群体,比如福利院或者孤寡老人等,后续工作中,应扩大志愿者服务体系的覆盖范围,为更多群体、组织提供服务,比如上文所说的交通管理部门、环卫部门等。学校可以派出学生党员,持介绍信到各部门进行沟通,了解需求,返校后交由党组织进行汇总,根据各群体、部门的需求程度安排工作,如市政部门急需进行绿化建设,但人员数目不足,校方可以优先选派学生党员提供志愿者服务,发挥沟通服务平台的价值。

校际沟通平台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各高校之间可以进行长效、长期沟通,互相借鉴经验,组织一些大型志愿者活动,比如某地出现流行疾病,对该疾病进行宣传与防治,需要大量人员参与到工作中,当地高校可以进行沟通,与卫生部门取得联系,共同组织宣传活动,提升宣传效率和效果。校际沟通平台一经建立,可以长期发挥积极作用,价值十分突出。

(四)更新服务模式和范围

服务模式和范围的更新,有助于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提升其社会价值,也能积累更多经验,为其他基层党组织提供参考。服务模式方面,要求各地高校改变被动态势,积极寻找提供志愿者服务的机会,或者创造更多机会,保证志愿者服务的价值。如某地存在较大的污染,但空气监测机制不完善,处于城郊地区的民众不能完全了解天气条件,无法充分做好防雾霾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可以调配资金建立观察站,由学生党员负责,实时了解当地气象变化,并通过学校或者志愿者服务网站给予公布,帮助民众了解天气情况,随时做好应对准备。

范围上看,此前的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主要针对一些常见的社会问题、群体,缺乏创新意识,志愿者服务虽然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影响力略有不足。后续工作中,在此前志愿者活动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扩大范围。比如某地城郊植被覆盖情况不够理想,夏季面临水土流失、秋季春季则会出现扬沙天气,由于管理部门工作压力大,无法快速解决,学校可组织学生党员给予帮助[4]。学生党员则可以与当地企业联络,并发动群众、募集资金购买树苗,之后集中组织党员和普通学生参加劳动,使当地城郊绿化水平得到提升。但在进行募资的过程中,要求负责人随时向社会和校内党组织汇报情况,保证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

四、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体系展望

(一)扩大党组织的可能

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构建,能够推动志愿者服务的开展,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也能为其他基层党组织的完善提供参考,这意味着未来各地高校还会进一步强化对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投入更多精力使其持续完善,也极有可能使党组织的影响、规模不断扩大。如上文所述的植被绿化工作,该项工作面临较大的劳动量,不可能仅仅依靠学生党员完成,也应充分发动全体学生、民众共同参与[5]。在进行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学生党组织负责人以及学校党组织负责人均可以考察非党内人员的劳动情况,收集相关人员信息,充分进行调查,对于存在入党意愿、工作能力突出、思想觉悟较高的人员,可以给予初步的入党机会,列为积极分子。志愿者活动结束后,由学生党组织负责人通过更多的考察、教育,观察相关积极分子的思想、理论提升水平,如果积极分子的表现依然出色,学生党组织负责人可以将情况上报至系、学院,准予该积极分子入党。该措施在保证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体系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党组织的规模,价值突出。

(二)提升党组织活动的覆盖范围

此前党组织活动的覆盖范围相对较为有限,在德育视角下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体系,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党组织影响力、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其衍生的后续影响是提升了党组织活动的覆盖范围。党拥有宣传、组织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如前文所述,当学生党员广泛参与了志愿者活动后,当地电视台、新闻媒体等可以加以宣传,一方面使学生志愿者的活动得到肯定,志愿者工作得到更多、更广泛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志愿者服务的影响力,使更多有需要的人了解高校党员学生志愿服务,及时将自身困难反映给高校,高校对相关问题进行审查,核准无误后,则给予帮助,全面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体系的社会价值。

五、结束语

通过分析德育视野下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体系构建,了解了相关理论内容。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存在不足,包括教育意义相对缺失、缺乏有效的服务平台等,德育视野下,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体系构建非常必要,方式包括明确负责人、构建更多的服务平台、更新服务模式和范围等方面,其进一步发展也可能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和覆盖范围,应用上述理论有利于后续工作的持续开展和优化。


作者:王晨 来源:《高教学刊》2018.09.05


上一篇:地方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常态化研究——以湖北理工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