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前沿 >> 正文

新冠疫情背景下高校应急志愿者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日期:2022-11-30    浏览量:[]    作者: 来源:

摘 要: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各大高校开始高度重视应急志愿服务工作,迅速安排青年大学生参与到疫情防控中去,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主体作用。本文将大学生志愿服务根植于新冠肺炎疫情这种特殊环境中进行研究,对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的志愿服务工作的相关要义进行阐述,发现并分析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的高校应急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管理问题,进一步探讨出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机制问题,据实提出完善我国未来重大应急事件中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的对策建议并进行研究,力求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并优化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大学生志愿在参加重大应急事件中志愿服务的可行性、针对性、实效性。

关键词: 志愿服务; 应急志愿者管理; 问题与对策


一、高校应急志愿服务的育人价值

1.强化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育人

大学生群体是当今社会精英的主要队伍,是主流意识的重要承载者,更是志愿精神传承的主力军。在疫情防控中,大学生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既增强了全社会群众应对疫情危机的信心,又进一步提升了多元主体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了疫情防控的成本,提高了疫情防控工作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体系建设。因此,要充分利用“抗疫精神”不断强化高校大学生的志愿精神,由理论认知到情感共鸣再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塑造公共关怀感和社会责任感,将志愿服务精神内化为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主体的公益性和价值认同,从而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应急志愿服务的发展。

2.强化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一场灾难更是一场“大考”,大学生志愿者队伍迎“疫”而上,在疫情防控一线中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彰显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而由于大学生志愿者长时间生活在校内,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和阅历,因此要将应急志愿服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行动相结合,让疫情中的应急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的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在参加疫情的志愿服务过程中,不断强化道德认知,以沉浸式教育让大学生应急志愿者学习志愿服务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制度自信等,从而促进志愿者在应急志愿服务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进一步高校大学生加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担当,将志愿服务精神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高校应急志愿者管理面临的问题

1.高校应急志愿者的组织性和专业性有待提升

目前,根据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志愿服务中分析,参与者基本都是学生个人自愿并积极主动申请,而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并无针对志愿者有较为明确的组织制度建设方案,所以导致在服务效率上有所降低,主要表现为组织纪律较差、统一协调性不够、合作紧密型不强、专业技术性较弱等方面。在志愿者多数处于这种状态下去进行服务工作时,无形中也给应急工作增添新的难题,浪费一定的财力和物力。在抗击疫情的应急志愿服务中,绝大多数依靠具有医疗背景的志愿者在固定的关键岗位上,其他志愿者由于缺少专业基础技能知识而并未发挥全部作用,因此应急志愿者的组织性和专业性还有待提高。

2.高校应急志愿者缺乏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我国志愿服务重视主动性和志愿者本身的道德意识,间接忽略了在志愿服务中也是需要激励措施的。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更多的大学生认为应急志愿服务本身就是公益性质,是个人无偿自愿进行的活动,不需要进行社会性的激励,而目前在抗击疫情的志愿服务中形成的激励措施通常是一封感谢信或者是志愿服务证书,仅有部分人员在后期工作学习中与评奖评优等激励措施相关联。事实上,志愿者在进行应急志愿服务的同时,也想获得一定的认可度来体现自我价值,提高话语权和社会地位。所以,要充分调动应急志愿者的自主能动性和发挥自我效能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和评价体系。

3.高校应急志愿者缺乏充足的经费保障和法律支持

近年来,志愿服务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对于志愿服务缺少专项经费,应急志愿组织难以得到资金的支持,这给高校组建应急志愿者队伍也造成一定影响。从资源合理配置方面分析,在抗击疫情的志愿服务队多由地方自发性组织,资源获得也是不充分不平衡的。由高校倡导组织的志愿者队伍多在所在家乡进行志愿服务,没有充足的资源及经费保障。同时,我国在志愿服务法治保障方面仍存在漏洞,主要表现在各地区立法的缺失,部分涉及志愿者的条文中,大部分定位模糊,缺少精细完善的规定。

三、高校应急志愿者的管理对策

1.规范组织建设,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一是需要建立应急志愿者招募制度。加入队伍必须要以自身健康状况良好为前提,针对符合基本条件的志愿者进行专业技能背景知识的划分,建立科学完善的信息库,以便后期合理科学的人员调配,确保能够在岗位发挥最大效能。二是加快建设应急志愿者管理信息系统。积极推动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完备的资讯信息和技能知识,同时打造高度科学的数据库,将不同地区各个行业的应急志愿者信息存储数据库,保障突发公共应急事件发生后能够第一时间充分合理的调用各方资源。三是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志愿者的组织制度。加强统一领导指挥中心,政府深入志愿服务组织,紧密政府性和民间性组织的信息整合、资源共享形成灵活协调、高效运作的工作状态。完善应急志愿服务体系,对招募进来后的管理进行详细明确、合理科学的规范实施办法,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2.强化培训教育,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一是要加强培养志愿服务精神。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工作的宣传,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人心,成为一种内发性的自觉行为。提高应急志愿服务普及教育,通过新媒体和传统媒介进行报道宣传典型事迹,促进推动应急志愿服务的发展。二是进行应急救援通用知识的培训。作为应急志愿者在发生突发应急事件参与工作时,自身的应急救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定期组织志愿者进行防震减灾救灾、应急救援、应急科普、应急预案法律法规、急救医护技能等知识学习,使志愿者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同时可制定考核积分评价制,促进和保障一定学习效果并对其过程性有全面性的评价。三是学习应急救援的相关专业技能。一方面应急志愿者不仅要了解专业技能的理论知识,学习医疗救护如止血、包扎、心肺抚恤、搜索等。另一方面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进一步进行实践和应急演练,将理论充分联合实际,确保在相应情景互动之中对专业技能能够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3.构建激励制度,促进应急服务效率

应急志愿服务工作其根本是从公益性质出发,具有无偿性和自愿性的特点,然而现实情况是在参与应急志愿服务工作的同时,应急志愿者需要平衡学业、工作、家庭等多方面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没有良性的激励措施,长久下去会给应急志愿者的积极性带来一定影响。一是要根据扬州市本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颁布相关志愿者表彰制度和物质奖励制度,引导和激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其中。二是充分优化激励措施,以多样化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奖励,从社会性荣誉机制和社会性回报激励两方面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实现应急志愿者在参加完相关工作之后获得自我价值认同和组织归属感,有利于应急志愿组织的凝聚力,同时促进应急志愿者在服务工作的中的内在驱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形成良性工作状态。

4.增加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有效运行

一是建立市、区、县三级的应急志愿服务工作发展基金。该项资金运用于整体应急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基金的筹集方式可由政府主导辅以社会捐赠等方式,以合法化、公开化、透明化进行使用。积极鼓励企业捐赠,进行技术性以及物质性支持,树立良好企业形象。联合各个政府单位,结合政府职能性质给予专业技能和场地的支持等。二是构建应急志愿服务体系资金使用的法律制度。用于保障资金合理科学地进行分配和使用,引导和支持更多形式的基金会参与其中,明确详细规定在信息系统、基础设备、培训管理、灾害救助等方面的使用预算和资金运行情况。

四、结语

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政府专业救援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大学生志愿者队伍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方式集中成最有力的社会危机应急队伍,在各个岗位上展现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使命与担当。但是由于面对应急志愿队伍缺乏较强的组织性和专业性、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经费保障和法律支持等相关问题,从规范组织建设、强化培训教育、构建激励制度、增加资金投入四个方面深刻剖析和研究,进一步完善高校大学生应急志愿组织的长效机制,促进和推动高校大学生应急志愿者事业的发展。高校要继续不断努力探索大学生应急志愿者管理优化的新路径,教育和引导高校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成长成才,为应对突发公共时事件储备具有核心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应急志愿队伍生力军。

作者:裴蓉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2.05.17


上一篇: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增强高校党建带团建的实效性

上一篇:建设高校安全志愿者队伍的问题及对策